百科知識

當前位置: 首頁 > 百科知識

百科知識

經濟學原理曼昆

2024-08-14 15:54:39 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答:曼昆十大經濟學原理可以分為三大部分:個體選擇、貿易和整體經濟。
第一部分(個體選擇)
原理1:權衡取舍
人們?yōu)榱说玫揭粯訓|西,必須放棄另一樣東西 。充分認識到這一原理,有助于人們在做選擇時權衡好利弊。那么如何去權衡?下
原理2:機會成本
機會成本又稱選擇成本,是指做一個選擇后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。這一原理關鍵的兩點在于:機會成本中的機會必須是你可選擇的項目,若不是你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于你的機會;
經濟學假設人們在理性的指導下,將有限的資源進行最優(yōu)化的資源配置,以實現(xiàn)效益的最大化 。
原理3:理性的人考慮邊際量
“理性人”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,即人們的行為是利己的。而所謂的“邊際量”其實分開兩個詞:邊際、量。
盡管效用是主觀的,但所有人的消費都遵循一個共同規(guī)律(邊際效用遞減原理):這就是隨著所消費同一種物品的增加,給消費者帶來的滿足程度是遞減的。在生活中,最好的例子便是商場中的“第二杯半價”。
原理4: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
原理3已經指出理性人在做出選擇時,會考慮邊際量所處的成本和收益。也就是說,成本和收益的變動改變了人們的激勵,而同時人們對對此做出選擇。在能力一定的情況下,激勵水平的高低將決定其工作成績的大小。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方法是有效提高激勵水平的一大法寶。激勵機制是否產生了影響,取決于激勵方法是否能滿足個人的需要。
第二部分|(如何進行貿易)
原理5:貿易能使每個人的狀況變得更好
貿易充分利用了生產優(yōu)勢。舉個例子:A國精于生產蘋果,B國精于生產毛毯,如果沒有貿易則兩國只有一種商品用于消費,反之則使兩國都能得到兩種物品的用途,從而促使兩國發(fā)揮自身所長去生產以便用于交易。
有了貿易,市場的雛形便形成了,于是引申出原理6。
原理6:市場是"看不見的手"
家庭和企業(yè)在市場上相互交易,他們仿佛被一只“看不見的手”所指引,引起了合意的市場結果。
市場提供了一種機制,使得人們相互進行交易,無論是企業(yè)還是個人,價格和利益的激勵引導著它們各自的選擇,這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市場調節(jié)。市場調節(jié)就好比一只無形的手,而價格就是無形的手用來指引經濟活動的工具。
但是市場也絕非萬能,“市場失靈”(市場本身不能有效的配置資源的情況)的情況屢見不鮮,所以需要原理7中提及的“政府干預”。
原理7:政府干預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
事實證明,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導致了嚴重的財富不均,從而造成經濟周期性巨大震蕩,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政府干預主義者提出,現(xiàn)代市場經濟的一個突出特征,就是政府不再僅僅扮演“守夜人”的角色,而是要充當一只“看得見的手” 。
政府干預經濟的主要任務是:保持經濟總量平衡,抑制通貨膨脹,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(yōu)化,實現(xiàn)經濟穩(wěn)定增長。調控的主要手段有價格、稅收、信貸、匯率等。
第三部分(整體經濟如何運行的)|
原理8: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于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
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于各國生產率的差別——這就是一個工人在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差別。(曼昆)
生產率是用來表示產出與投入比率的術語。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(shù)量越多,勞動生產率就越高,反之,則越低;同樣地,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越少,勞動生產率就越高,反之,則越低。
決定勞動生產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、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水平、生產過程的組織和管理、生產資料的規(guī)模和效率、自然條件。
原理9:當政府發(fā)行過多貨幣時物價上漲
假設在社會已經實現(xiàn)充分就業(yè)之后,此時貨幣供應量增加,供給量超過了需求量,人們會想方設法花掉這些多余的貨幣,但是,因為所有人都有工作了,沒有閑置的生產能力了,經濟中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無法再增加,此時多余的貨幣試圖追逐更多的物品和勞務需求,必然引起物品和勞務的價格上升,導致物價水平整體上升,如果繼續(xù)增加貨幣供應量,唯一的后果就是物價水平繼續(xù)上升,通貨膨脹也就產生了。治理通貨膨脹政府的手段有很多,比如減少貨幣供給、壓縮總需求。
原理10:菲利普斯曲線
原理9提到了通貨膨脹,并且給出減少貨幣供應這一解決方法。從長期來看,該措施的結果確實有效緩解通貨膨脹。但是短期內會引發(fā)其他問題,由于價格具有粘性(社會對于政府的政策需要時間去調整價格),也就是說價格并非立即作出改變,而是減少了人們支出的數(shù)量。較低的支出與居高不下的價格結合在一起就減少了企業(yè)銷售的物品與勞務量。銷售量減少又引起企業(yè)解雇工人。因此,對價格的變動作出完全的調整之前,貨幣量減少就暫時增加了失業(yè)。
當代經濟學家用以表示失業(yè)率和通貨膨脹之間此消彼長、相互交替關系的曲線便是菲利普斯曲線。這條曲線表明:當失業(yè)率較低時,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,物價上漲;反之,當失業(yè)率較高時,貨幣工資增長率較低,物價下降。
需要注意的是,通貨膨脹和失業(yè)之間不存在長期的權衡取舍。在歷史上,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導致的經濟滯漲,帶來了高通貨膨脹
上一篇:農業(yè)股龍頭股有哪些
下一篇:微信小額免密支付怎么設置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