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科知識

當(dāng)前位置: 首頁 > 百科知識

百科知識

廣西銅鼓特點

2023-11-15 14:05:22 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
廣西目前出土可考究的銅鼓有三種,在廣西民族博物館都有展示,分別是冷水沖型銅鼓,冷水沖型銅鼓,北流型銅鼓。

冷水沖型銅鼓

以廣西藤縣橫村冷水沖出土的銅鼓為代表 的一類銅鼓。時值公元前1世紀(jì)的西漢晚期到12世紀(jì)的北宋時期。流行于四川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等省區(qū)和左江、右江、郁江、黔江、潯江流域一帶。這種銅鼓形體瘦高、鼓體較大,花紋密集而趨于圖案化,飾有變形翔鷺、變形羽人和變形龍 舟紋,重要特征是鼓面四周鑄有蛙飾和鳥獸、人物等立體造型,奇異多姿。是石寨山 型銅鼓的繼承和發(fā)展,并進入了成熟的階段。

冷水沖型銅鼓

以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靈山縣出土的銅鼓為代表的一類 銅鼓。時當(dāng)公元3世紀(jì)東漢末年到10世紀(jì)的晚唐時期。主要流行于兩廣地區(qū)。

這種銅鼓與北流型銅鼓形制相近,鼓面大于胸,胸部較為平直,鼓面花紋精細(xì),多為云雷紋、線紋和鳥紋等紋飾。它的特征是:鼓面無立體蛙飾,而鑄有三只腳蟾蜍六只。鼓背也有紋飾。

北流型銅鼓

廣西北流縣出土的銅鼓為代表的一類銅鼓 。時值公元前1世紀(jì)的西漢到10世紀(jì)的唐末。流行于廣西北流、陸川、容縣、浦北、廣東高州等地。這種銅鼓的特征是:面大于胸,胸部略直,鼓腰收束、凹處平緩,足部較高。鼓面的立體蛙飾瘦小,蛙身無紋,一般為四只。

上一篇:nba最著名的球隊
下一篇:元朝時期的世界地圖

熱門文章